国际期货   恒指期货   原油期货

行业动态

新闻资讯

银行理财从“影子银行”回归净值化

作者:admin   日期:2022-09-19   浏览:236次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。

2017年,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表示,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起点和立足点。这一方向性要求开启了金融业整顿“钱生钱”“资金空转”等待乱象的序幕。

经过几年的严格监管和规范,随机杠杆,遏制了钱投机活动,收敛了潜在的金融风险。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。

同时,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,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和完善,企业融资成本再创新低。实体经济“融资难,融资贵”问题明显缓解。

更重要的是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。

2017年是一个关键节点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提到,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:一是服务实体经济,二是防范金融风险,三是深化金融改革。此后,金融监管机构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,如“三违,三套利,四不当,十乱象”专项整治行动,治理市场乱象,取得成效。

“三三四十”是原银监会为解决银行业监管套利、空转套利、相关套利、收费不当、交易不当等各种乱象而推出的专项整治行动,有效促进了行业稳定、可持续、健康发展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

数据是整改效果的最佳证据。2017年上半年,银行间资产和银行间负债规模双双收缩,这是2010年以来首次,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50%以上降至19%,挤压了银行业虚增的泡沫。同时,小微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5.8%和17.3%,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长率。

“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。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肖远企总结说,近十年来,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.1%和14.7%GDP增长率基本匹配。与历史峰值相比,银行间金融管理和信托渠道明显减少,金融渠道明显减少。“脱实向虚”势头被扭转。

同时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扩大,推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趋势。

一组数据证实了结果:在创新的驱动下,高科技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。包容性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,全国包容性小微贷款余额为20.6万亿元,包容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54.7万户。绿色发展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,中国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余额位居世界前列。

经过十年的演变,金融业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幅增加。一方面,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回归服务来源,资产负债规模改变快速扩张趋势,资产布局转向结构优化调整,回归信贷资产,优先考虑包容性金融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;另一方面,表外回归“正道”、非标资产、信托渠道大幅下降,银行理财从“影子银行”回归净值化。

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迅速,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显著增强。近十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,股市规模增长238.9%,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.3%,均位居世界第二。监管部门通过规范化打击场外资本配置,抑制虚假繁荣,依法严格整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,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

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“由乱到治”2022年6月底,类信贷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超过29万亿元,5000多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关闭,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。

企业融资成本迭创新低

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责任,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。近十年来,金融业积极寻求突破,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,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,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样。

积极发挥政策合力,缓解小微企业综合政策“融资难,融资贵”问题。十年来,融资便利性显著提高,产品服务创新层出不穷,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。

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,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,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扩大,注册制度领先的关键制度创新取得突破,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,股票和债务融资达到55万亿元。

融资和低成本。2019年8月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。数据显示,自我显示,自我显示,自我显示。LPR改革以来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2019年7月的5.32%降至2022年3月的4.36%,累计降至0.96个百分点。

回顾十年前,2012年3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.61%,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在十年内下降了43%,大大缓解了“融资难,融资贵”的问题。

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,今年6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.16%,创下统计以来的新低。

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的不断优化,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。

2016年,中国人民银行民银行于2016年推出宏观审慎评价体系(MPA),在优化信贷结构、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MPA评估将债权投资、股权等投资、买卖纳入广义信贷,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种资产,避免信贷监管;同时,重点关注金融机构利率定价,限制非理性定价,降低社会融资成本,提高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递效果。

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差异化监管政策,加强监管考核,要求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关注实际信贷供应,保持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应;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监督评价,督促银行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;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,鼓励中小企业扩大“首贷户”推进无偿还贷款,优化信贷结构,加快信用信息共享,鼓励银行开发信用贷款产品,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可用性。

金融管理监管部门继续推动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机构“敢贷愿贷能贷会贷”从限制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入手,着力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、能力和可持续性。

目前,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长期机制。通过包容性金融部门或其他特许经营机构,完善包容性金融特许经营机制,显著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覆盖面。截至今年6月底,中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5.8万亿元,是2012年底的3.4倍。

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十年的金融改革已经改为十年。“脱虚向实”它提供了中长期的制度保障,为经济增长奠定了政策基础。


风险告知
联系方式
  • QQ: 19384773228
  • 周一~周五: 9:00 am - 10:00 pm
    周六~周日: 9:00 am - 6:00 pm
Copyright © 2021.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.